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以桑为迹 ,“追”寻许姓起源故事

文/美丽中国行网 来源/河南文旅厅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以桑为迹 许姓人的祖居地在许昌


许文叔塑像前,许氏子孙开展祭祖活动。 资料图片


“许由牧耕于许”的古老故事,在许昌广为流传。许由,是许昌这块富饶沃土的开拓者,是许昌冠“许”之称的本源。

公元前8世纪,文叔被封于许,称许国。许多人以国为姓,许姓开始大规模发展,许昌也因此成为许姓人的祖居地。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探寻在许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许姓是如何形成、发展,又是如何走向世界各地的……


姓氏溯源

以桑为迹,“追”寻许姓起源故事


沿市区建安大道往东走,约4公里便来到位于东城区的桑树许村,西周许国首任国君许文叔的墓冢就坐落在村旁。

“我们这里也是许姓的发源地。”当日下午,在桑树许村外,一位许姓老人说,从改革开放至今,每年都会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人来这里寻根祭祖。

对于这位老人的说法,许昌市姓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副主任许万顺说,许姓的来源一是许由是尧舜时期的高士,尧帝非常敬重他。许由在许昌地区牧耕,他的部落耕种过的田地为许田,许昌就被称为许地。二是2008年,清华大学从海外得到一批战国楚简,里面有一篇原题为《封鄦(许)之命》的古文。里面是这么记载的:“吕丁,辅佐武王,翦灭商纣,戡平商土……特命你到许地做诸侯。”

许国是被周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许文叔(吕丁又被后世称为许文叔)。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西周初年,武王分封的27个诸侯国中便有许国,而许国的首任国君就是许文叔。受封后,许文叔在许地授官设吏,建都于现在许昌城东20公里的张潘古城,创700年诸侯国。

许国国君在西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史料记载,许国八世国君许文公曾拥立宜臼为王,曰平王,并竭力辅佐平王迁都洛阳建立东周;十二世国君之妻许穆夫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载入史册的爱国女词人;许国祭天的“毓秀台”(现存遗址)早北京的“天坛”1000多年……

可是,到了公元前712年,郑庄公以许国不听号令为由,与齐、鲁两国结盟,兵锋直抵许国都城。自此,许国因土地尽失,接连附庸于齐、宋、晋等国,从一个强国沦为岌岌可危的逃亡国。

公元前576年11月,在许国迁都叶县(今平顶山叶县)之际,时任国君许灵公命人在祖坟旁栽种桑树。从此流传下来一首歌:“柳叶黄、桑叶青,古树参天许氏功,东西南北中,许家莫忘宗。”


后裔迁徙

从许地“出发”,散布到全国各地


随着许国的颠沛流离,许姓开始从许地散布到全国各地。但不管走到哪里,他们的族谱序言里都会写着“许昌城东八里桑树许村”等字。

许昌许氏文化经济促进联合会法人兼秘书长许谨航告诉说,许姓后裔迁徙大约可分几条路线。一条是许国在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的迁徙路线。公元前576年,许姓由许昌迁往叶县。不过,郑国仍对许国穷追不舍。公元前551年,楚国要求许国迁都至夷(即城父,今安徽亳州)。部分许国子民留在叶县,以“许”为姓。

许国在亳州也没能安定下来,到公元前533年,又迁于荆(今湖北宜昌、当阳一带)。许国一路迁徙,直到公元前504年,被郑国所灭。后虽然在楚国帮助下,许国后裔曾复国,但不久后又被楚国灭亡。自此,史书上再无“许国”。

经过战争与迁都,不少许国人以国为姓,由河南向河北、湖北、安徽、山东等地迁徙。到了汉代,一支许姓人迁往汝南。自此,许氏形成了高阳郡、汝南郡堂号。

第二条迁徙路线是因出仕,许姓南迁。据史料记载,西汉左翊将军许濙奉命入闽平乱,开闽地许姓之先河。许姓先祖不同时期从河南直接来闽,扎根生息,开枝散叶。

第三条迁徙路线是许氏入台,之后走向世界。许姓入台集中于明、清两代。在台湾,许姓已成为排名第11的大姓。许姓不仅在国内不断发展,还播迁到世界各地,明清时期多由广东、福建、海南、珠浦(今福建金门)迁居海外。


名人故事

许慎一部书统一了汉字


说起许姓,有一个绕不开的人——《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被后人奉为“字圣”。曾有人这么评价许慎:“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而许慎用一部书统一了汉字。”可以说,许慎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

许慎生于召陵,也就是今天的漯河市召陵区,是汝南郡许氏的一员。他在《说文解字》的自序中写道:“曾曾小子,祖自炎神,自彼狙召,宅此汝濒。”意思就是:“我这个许家的曾孙小子,祖先是炎帝神农,后来许国灭亡,子孙分散,在河南境内者沿汝水居住。”

在许慎之后,河南另外一个许姓名人就是许衡。据说,有一次,许衡外出,遇上大热天,沿途无水,渴得他嗓子眼儿像撒了一把盐。碰巧途经一路口有一棵梨树,梨压弯了树枝。行人一窝蜂地拥上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纳闷儿地问:“你咋不摘个梨解渴?”

许衡淡淡地回答:“那是别人的梨,岂有乱摘之理?”

路人都笑许衡太迂腐:“眼下世道这么乱,谁晓得它是哪家的树?没主的梨你还不吃。”

许衡闻此言,驳斥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天下许氏,根在许昌”已成为世界各地许氏宗亲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共识。

如今,在许昌许氏文化经济促进联合会的推动下,遍居世界各地的许氏子孙有机会回到许昌,祭祀祖先、缅怀祖德、追本溯源,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来源:河南文旅厅

文化中国

首页 > 文化中国 > 正文

以桑为迹 ,“追”寻许姓起源故事

作者:美丽中国行网 来源:河南文旅厅 发布时间:2022-05-25 16:38:57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以桑为迹 许姓人的祖居地在许昌


许文叔塑像前,许氏子孙开展祭祖活动。 资料图片


“许由牧耕于许”的古老故事,在许昌广为流传。许由,是许昌这块富饶沃土的开拓者,是许昌冠“许”之称的本源。

公元前8世纪,文叔被封于许,称许国。许多人以国为姓,许姓开始大规模发展,许昌也因此成为许姓人的祖居地。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探寻在许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许姓是如何形成、发展,又是如何走向世界各地的……


姓氏溯源

以桑为迹,“追”寻许姓起源故事


沿市区建安大道往东走,约4公里便来到位于东城区的桑树许村,西周许国首任国君许文叔的墓冢就坐落在村旁。

“我们这里也是许姓的发源地。”当日下午,在桑树许村外,一位许姓老人说,从改革开放至今,每年都会有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的人来这里寻根祭祖。

对于这位老人的说法,许昌市姓氏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副主任许万顺说,许姓的来源一是许由是尧舜时期的高士,尧帝非常敬重他。许由在许昌地区牧耕,他的部落耕种过的田地为许田,许昌就被称为许地。二是2008年,清华大学从海外得到一批战国楚简,里面有一篇原题为《封鄦(许)之命》的古文。里面是这么记载的:“吕丁,辅佐武王,翦灭商纣,戡平商土……特命你到许地做诸侯。”

许国是被周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许文叔(吕丁又被后世称为许文叔)。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西周初年,武王分封的27个诸侯国中便有许国,而许国的首任国君就是许文叔。受封后,许文叔在许地授官设吏,建都于现在许昌城东20公里的张潘古城,创700年诸侯国。

许国国君在西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史料记载,许国八世国君许文公曾拥立宜臼为王,曰平王,并竭力辅佐平王迁都洛阳建立东周;十二世国君之妻许穆夫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载入史册的爱国女词人;许国祭天的“毓秀台”(现存遗址)早北京的“天坛”1000多年……

可是,到了公元前712年,郑庄公以许国不听号令为由,与齐、鲁两国结盟,兵锋直抵许国都城。自此,许国因土地尽失,接连附庸于齐、宋、晋等国,从一个强国沦为岌岌可危的逃亡国。

公元前576年11月,在许国迁都叶县(今平顶山叶县)之际,时任国君许灵公命人在祖坟旁栽种桑树。从此流传下来一首歌:“柳叶黄、桑叶青,古树参天许氏功,东西南北中,许家莫忘宗。”


后裔迁徙

从许地“出发”,散布到全国各地


随着许国的颠沛流离,许姓开始从许地散布到全国各地。但不管走到哪里,他们的族谱序言里都会写着“许昌城东八里桑树许村”等字。

许昌许氏文化经济促进联合会法人兼秘书长许谨航告诉说,许姓后裔迁徙大约可分几条路线。一条是许国在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的迁徙路线。公元前576年,许姓由许昌迁往叶县。不过,郑国仍对许国穷追不舍。公元前551年,楚国要求许国迁都至夷(即城父,今安徽亳州)。部分许国子民留在叶县,以“许”为姓。

许国在亳州也没能安定下来,到公元前533年,又迁于荆(今湖北宜昌、当阳一带)。许国一路迁徙,直到公元前504年,被郑国所灭。后虽然在楚国帮助下,许国后裔曾复国,但不久后又被楚国灭亡。自此,史书上再无“许国”。

经过战争与迁都,不少许国人以国为姓,由河南向河北、湖北、安徽、山东等地迁徙。到了汉代,一支许姓人迁往汝南。自此,许氏形成了高阳郡、汝南郡堂号。

第二条迁徙路线是因出仕,许姓南迁。据史料记载,西汉左翊将军许濙奉命入闽平乱,开闽地许姓之先河。许姓先祖不同时期从河南直接来闽,扎根生息,开枝散叶。

第三条迁徙路线是许氏入台,之后走向世界。许姓入台集中于明、清两代。在台湾,许姓已成为排名第11的大姓。许姓不仅在国内不断发展,还播迁到世界各地,明清时期多由广东、福建、海南、珠浦(今福建金门)迁居海外。


名人故事

许慎一部书统一了汉字


说起许姓,有一个绕不开的人——《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被后人奉为“字圣”。曾有人这么评价许慎:“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而许慎用一部书统一了汉字。”可以说,许慎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

许慎生于召陵,也就是今天的漯河市召陵区,是汝南郡许氏的一员。他在《说文解字》的自序中写道:“曾曾小子,祖自炎神,自彼狙召,宅此汝濒。”意思就是:“我这个许家的曾孙小子,祖先是炎帝神农,后来许国灭亡,子孙分散,在河南境内者沿汝水居住。”

在许慎之后,河南另外一个许姓名人就是许衡。据说,有一次,许衡外出,遇上大热天,沿途无水,渴得他嗓子眼儿像撒了一把盐。碰巧途经一路口有一棵梨树,梨压弯了树枝。行人一窝蜂地拥上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纳闷儿地问:“你咋不摘个梨解渴?”

许衡淡淡地回答:“那是别人的梨,岂有乱摘之理?”

路人都笑许衡太迂腐:“眼下世道这么乱,谁晓得它是哪家的树?没主的梨你还不吃。”

许衡闻此言,驳斥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天下许氏,根在许昌”已成为世界各地许氏宗亲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共识。

如今,在许昌许氏文化经济促进联合会的推动下,遍居世界各地的许氏子孙有机会回到许昌,祭祀祖先、缅怀祖德、追本溯源,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来源:河南文旅厅

0
精选推荐
游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