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访处州历史奥秘 寻觅民族文化瑰宝】
发现之旅:美丽中国行走进丽水
缙云“奇人”刘伟民:以文化情怀书写非凡人生
(浙江丽水讯 吴萃森 莫丽坤 周利强 采编 封君/文 莫丽坤/图 )
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有这样一位被称作“奇人”的人物——刘伟民,他的人生经历与文化成就,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他倾尽毕生心血编纂的《中华国学书典?传统文化选编》,更是一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鸿篇巨制。

刘伟民先生“奇人”的称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自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陈建功的赞誉。1954年,刘伟民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命运似乎一开始就给他设置了重重障碍。12岁那年,因家境贫寒,他不得不辍学,自此开始了辗转各地打工谋生的艰辛岁月。然而,生活的磨难并未磨灭他心中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2012年,刘伟民选择返乡,此时的他,不仅要照料病妻,还要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但他却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中,将乡愁与对文化的深情,化作了笔下流淌的文字。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开启了编纂《国学书典》的伟大征程,《中华国学书典?传统文化选编》便是其中的重要成果。

《中华国学书典?传统文化选编》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深刻汲取了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之精华。它全面覆盖了从三皇五帝到商周历史的悠远脉络,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的思想碰撞,从隋唐道学到宋明理学的传承发展,从明清实学到各个时代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先秦诗赋的浪漫、汉赋的华丽、六朝骈文的工整、唐宋诗词的韵味、元曲的通俗、明清小说的生动,都在这部书典中得以呈现,构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的文化和学术体系。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国学”一词原本特指以国子监为核心的官学体系,它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的象征,与西方学术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中华国学书典?传统文化选编》则将这一概念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详尽收录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甚至连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军事、经济、书画、音乐、建筑等方面的知识也囊括其中,成为一部集大成的传统书籍查阅工具书。

“博览群书,踏遍千山。”这不仅是华夏民族古人的崇高追求,也是《中华国学书典?传统文化选编》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与疑问,而刘伟民先生这部选编就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为我们提供解答与启迪。无论是数字阅读、中华经典传承,还是人机交互学习等场景,它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成为人们汲取知识、感悟文化的得力助手。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国学书典?传统文化选编》已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多项作品登记证书(电子版),这不仅是对刘伟民先生辛勤付出的认可,更是对这部书典价值的肯定。

另外,刘伟民从2016年开始加入缙云县戏剧总会,担任艺文研究院院长。由他主持撰写的《关于要求将缙云县列入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的报告》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采纳,2018年5月,缙云县被授予全国县级唯一一个“中国民间戏曲文化之乡”。2021年和2024年,刘伟民参编的《国誉戏乡?缙云戏剧通史》和《丽水处剧通史》分别由线装书局和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为缙云戏剧事业和本土处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刘伟民先生的《中华国学书典》荣获《中国文化瑰宝》奖
刘伟民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文化情怀的力量。从艰难辍学的少年,到编纂出十亿余字鸿篇巨制的学者,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坚持。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追求文化梦想的道路上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毅力,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相信《中华国学书典?传统文化选编》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绽放光芒,为更多人带来知识的滋养和精神的启迪。
